粤语为何凤凰折翅?

广州城里很多新来者不说粤语被认为是对广州本土文化的不敬,有人甚至认为新来者既然入乡就必须随俗,否则就是不把原住民放在眼里。语言问题持续地被发酵成族群问题。说者义愤填膺,闻者无动于衷。牛皮灯笼点极不着。是牛皮的问题还是点灯者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期,说粤语在整个中国大陆都是一种时尚,是非常时髦的事情。大江南北大城小城处处飘荡着粤语歌的声音。注意,是粤语歌而不是广州歌。说穿了是香港的流行歌曲,与广州没有半点的关系。如果一定要说与广州有关系,广州只是充当了香港粤语歌的卡带集散地包括翻版制作地的角色。伴随着粤语歌北伐的还有港衫(现在连这个词都消失了),一般泛指香港流行的服装式样,特指则是T恤衫。还有标签不可撕去、北方人称为蛤蟆镜广州人叫做黑超的墨镜。这股由香港经广州中转的时尚风暴横扫千军如卷席,在中国大陆如入无人之境。能够说上三两句粤语在“内地”是非常时髦的事情。第一批来广东发展的淘金者回到家乡说上三五句不咸不淡的粤语是相当荣耀的事情。我在北京的卡拉ok亲耳听到一个中央电台的姑娘发音非常纯正地唱了一首又一首的粤语歌,结果我张嘴就用广州话和她聊天了。没想到她一句听不懂。她告诉我,她是一遍又一遍地听卡带学会唱粤语歌的,粤语真的一句不会。八十年代初期,深圳开始建城,大小工地大小排档开的都是香港电视听的都是香港电台,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口音的特区建设者,天天都在听粤语看粤语节目学粤语,他们恨不得马上就可以融入这个粤语的世界。

 

除了粤语歌和时装之外,这个时期电视机录像机开始大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港产片和香港电视剧通过录像带也同时大举北伐,电视剧毫无疑问成了粤语传播的最有效介质。也许这是粤语在历史上“征服”整个中国大陆最辉煌的一役。为时大概十年左右。粤语在中国内地的十年荣耀,关键词是:时尚。来自香港的生活时尚和文化时尚。时尚是粤语在神州大地上飞翔的翅膀。

 

可惜这段时期粤语在中国大陆的辉煌与广州基本没有关系。广州只是像月亮一样本身并不发光,反射出去的只是香港的光芒。八十年代前后才出生的广州人现在把粤语的这段辉煌当作广州本土文化力量所在,真是大错特错!把老虎的账算在了狐狸头上!那时候,广州的本土流行音乐和电视综艺节目才刚起步,跟在香港后面亦步亦趋生硬模仿,对内地可以说毫无影响力可言更谈不上任何的辉煌。

 

随着中国开放大门的打开,随着各种各样政经文化因素的叠加,三十多年之后的香港作为曾经的时尚之都已经光芒不再。再也产生不了四大天王之类的王牌,更找不到亿万张嘴巴可以用带着不同口音同声传唱的粤语歌作品,《光辉岁月》已成绝唱。港产电视剧再也没有《霍元甲》的力量。甚至在广州地区,香港两大电视台多年的忠实观众也开始转追内地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了。

作为文化时尚之都的香港的黯淡本来给了广州一次本土文化崛起从而取而代之的历史机会,粤语继续飞翔的接力棒本应传到广州。可惜广州不争气。广州的确是出品过征服全国的作品,《弯弯的月亮》,《黄土高坡》,《英雄无悔》等等,可惜大概也就这么多了,而且基本与粤语无关。No more。失去了时尚力量的托举,粤语这只凤凰折翅了。不但飞不起来,而且就算在广州本土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

 

现在在内地说粤语还像当年一样的时髦吗?不。粤语在内地被戏称为鸟语。现在内地说话“洋气”的特征是平翘舌音不怎么分,前后鼻音不怎么分的异化了的普通话,有点儿类似台湾的“国语”但不带任何的闽南口音。内地人不会像台湾人那样把“软件”叫做“软体”。但是他们会模仿台湾青年人那种很卡通的语气。比如什么什么的哦,这个哦发轻声,要拖很长。而像“研判”“考量”这类原来并不在常用的普通话词汇表中的词汇现在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内地的新闻报道甚至官员的讲话当中。就电视综艺节目而言,台湾在中国大陆观众中的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越了香港,更超越了广州。

 

很多人诟病广州的小孩现在都不说粤语了。甚至父母是说粤语的广州原住民跟孩子的交流也要用普通话。这是个真正的大问题,以后我会专文谈论。在这里我就提出一个问题,假如说粤语是时尚的,孩子会不愿意说吗?学习语言对于孩子来讲是最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愿意又有语言环境,三两个月学会一门新的语言不是难事,更何况在广州学说粤语?学校老师的导向是一回事,说粤语到底是老土还是时尚是另外一回事。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广州的年轻人曾经有过一段自发地“学”说普通话的历史。这段很短的历史史称“充捞”,就是广州的部分青年曾经流行极为生硬地说普通话。大概是在文化的大革命期间,军代表(几乎百分百讲普通话)在广州权力至上,而穿着绿军装扎着武装带背着绿书包讲得一口普通话的青年人也成为了广州各处地头的主宰,本地烂仔见到无不抱头鼠窜。普通话在这个特定的时期成为了所向披靡的象征。这是革命时代的时尚。于是在中学生中不少男生开始流行生硬的普通话。不管平舌翘舌一律翘舌,很搞笑。当时根本没有行政力量的“推普”,这就是时尚的力量。

 

时尚是青年中最强大的推广力量,无论是服饰还是发型还是流行的语言。粤语正是在失去了时尚这个最强大的助推器之后,渐渐走向了如今不如人意的境地。你说粤语要灭亡了吗?早着呢,早前说粤语的人还在继续说着,你说粤语没有危机?连孩子都不说了,还不是危机吗?其实不要说孩子,现在很多青年人甚至中年人在表达自己的时候都会无意中夹杂进一些普通话以求说得更加贴切或者增加一些语言色彩,听电台就知道,很多粤语主持人都有这个新习惯。总而言之,说粤语已经不再是一件时髦的事情。这事就这样明明白白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广州一直在强调自己要做中国的文化大市和强市,可惜广州的新本土文化并没有在发誓许愿的声浪中成长起来。作为流行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州的电视节目更不要说电视剧生产做得很不如人意,在全国市场上根本拿不出手,而流行歌曲更是早就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假如不说文化就事论事说粤语,广州从来没有表态要对粤语进行文化保护,在官方暧昧的态度下粤语面临的境地一直很尴尬。

香港的文化力量和时尚力量都衰落了,广州的新文化又成长不起来,粤语根本无法继续成为新时尚的载体。失去了时尚力量的助推,又得不到行政的力量态度鲜明的保护,粤语不但不能理直气壮地存在于广州的每一个角落,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为文化对抗的话题,这样会进一步把粤语推入更为险恶的境地。各位真心爱广州,真心爱粤语,真心爱广州本土文化的人士不可不察。

陈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