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

在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以前,各地交通均以人力、畜力为主,山区车马难行的地方,肩挑背驮几乎是唯一的运输方式。明朝朱元璋皇帝“命天下府州县修治桥梁道路”,使水运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广州南临大海,背通内陆,自秦汉经略岭南以来,一直是全国第一贸易大港。广州沿西江至封州,入梧州,再往西可入云南,北上可抵湖南;经北江上浈江,越大庾岭商道,进江西赣州,抵鄱阳湖,与长江相会合,可通江南各地;东江溯流可抵惠州,北上经河源、龙川,进入闽西。这样丰富的水上资源,使行船货运成为广州水路运输的主要特色。晚清广州外销水彩画《水路运输》,为我们描画了商人利用水路远距离贩运大宗瓷器商品的情形:装满瓷器的木帆船队,不畏山高水急、河面狭窄和滩头礁石多的危险,在艄翁的沉着指挥下,船工们双手用力撑竹竿,在坚硬基岩出露的急流中驾船闯滩。听说旧时闯滩,艄翁以击鼓为号指挥行船,清中期逐渐兴起号子,深沉、凝重的船夫号子,使船工操纵自如,一点儿也不会手忙脚乱。闯滩时,要唱音调雄壮激烈、急促而有力、节奏明快的号子。清代广州河南的冲口涌、沙涌、下市涌等,水上运输便利,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又是通向番禺、南海的交通要道,两岸店铺林立,是建码头设仓库的首选。广州商人及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纷纷在此建码头设仓库,以利上落货物,并因此被称为河南货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