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众水神:北帝诞,广府民间尊奉北帝

北帝,广府人又称为真武帝君或玄武大帝,北帝诞又叫做“真武会”,以佛山祖庙的诞会最为热闹,广州番禺、西关、河南、下塘等地亦有北帝庙,诞会期间常打酸游神。

北帝本为北方大帝,玄武原为星辰,后被改造为色蛇合体的动物神,再被人格化成为道教敬奉的守护神。屈大均《广东新语》载:

吾粤多真武宫,以南海佛山镇之像为大,称曰祖庙。其像披发不冠,服帝服而建玄旗,一金剑竖前,一龟一蛇盘结左右。盖天官书所称北宫黑帝,其精玄武者也,或即汉高之所始祠者也。广府人把赤帝,并祀黑帝,盖以黑帝位居北极而司命南溪。南漫之水生于北极,北极为源而南仅为委。祀帝者以其治水之委,祀黑帝者以其司水之源也。吾粤固水国也,民生于卤潮,长于淡汐,所不与重驾坟蜃同变化,人知为赤帝之功,不知为黑帝之德。礼虽不合,亦粤人之所以报本者也。

据史载,从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起,每逢农历三月三北帝诞期,佛山祖庙门前摆花山、放烟花爆竹,“举镇数十万人竞为醒会”,演戏酬神,抢花炮等,十分热闹。

诞会仪式,包括设醮肃拜、北帝巡游、演戏酬神和放鞭炮。设醮肃拜是道教的一种拜祭仪式(由道士团完成),乡民自子夜起,纷纷进入祖庙参拜,列队从北帝像前走过,每每多达数万人之众。肃拜结束后由壮健男子组成仪仗队抬着北帝像从祖庙出发巡游。北帝所经街道,一概要打扫干净,搭建“过亭”,寓意给北帝遮阴挡雨之用。各街要准备好盛大筵席,等候队伍经过,看做是让北帝“采鉴”华筵,表示对北帝的敬重。巡游队伍的组成也有严格规定,随北帝神同行的是“绅耆”和“衣冠者”,只用观音堂铺的銮舆,只许岳庙铺的一只狮子随行。如果沿途有人要放鞭炮庆祝,也要等队伍去远了才能烧。巡游队伍回到祖庙后巡游便结束。这时,在祖庙戏台就会上演粤剧大戏,以表示“答谢神灵”。期间还会筵开百席的盆菜宴让官民共享,寓意官民上下团结一心。北帝诞会的第二日,还举行“抢花炮”仪式,让公众拾抢其炮头来接福。据说,抢到“头炮”的人接下来一年都会很吉利。

广州番禺地区也尊奉北帝。本地区明朝景泰年间北帝庙曾多达90座,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存16座,居县内各类神庙首位,其中以沙湾玉虚宫规模最大,其供奉之北帝铜像亦十分精美。诞会期间,各村镇都有相当规模的酬神活动。如,沙湾多举办盛大的飘色赛会,飘色多达24板;东范乡民则组织良以社、福禄社等神会,制扎色台、灯屏,准备迎神出游,还有“北帝”的契男契女身穿道服,手执拂尘(注:拂尘,是将兽毛、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用以拂除蚊蝇的用具,它也是道家的一种武器。)跟着巡游。各家各户,必烧香秉烛,恭候鸟舆。

坐落于广州龙津西路的仁威庙,是一座专门供奉北帝的神庙。它是新中国成立前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宇。史籍记载:仁威庙始建于宋代皇佑四年(1052年),当时称北帝庙。后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素有“神威”,所以改称仁威庙。另有一说是泮塘地处岭南水乡,素以种莲藕、菱角、慈姑、荸荠(马蹄)、茭笋等“泮塘五秀”而驰名,泮塘乡民为“感恩邀福于神以不致成灾”,故对供奉的神像“奉祀信诚”而改称“仁威庙”。每逢农历三月初三,仁威庙诞会活动丰富多彩(其中以参神、进香、批八字等活动居多),吸引着广州城西和南海、番禺、顺德等地大量游客观光、祈福和酬谢北帝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