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房间越多越好吗?200㎡大房子装修成两室一厅就是爽

前几天在一条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他1500万买210㎡房,自己装修,省下200万》,说的是一个上海男人打拼了十年,用1500万买下上海一套210㎡的房子,从一家人的生活习惯出发,装修、设计亲自上阵,作为送给太太和宝宝的一份礼物。

他的房子最大的亮点就是没有三室四室,从一家三口的需求出发,只有大大的主卧套房、大大的客餐厅开放空间,再加上给宝宝的婴儿房,空间划分十分简单。

“我们就一家三口住,

所以我把房子格局改成了两室一厅,

一个主卧套房,一个小孩房,

剩下的就是这个80平米的大厅了,

客厅,餐厅和厨房合三为一,

视野开阔,十分通透。”

但有人评论说:

“我要是有210米房子我至少要5间房”

“200平只有两间房,不知道怎么想的。”

 

 

很多人在装修时都会绞尽脑汁想多改造出几个房间,主卧、次卧、客房、婴儿房、父母房、客房……装修时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才能多隔出个房间呢?

于是设计师都学会了两室变三室,两室变四室,阳台小花园也能改卧室。特别是在二胎政策开放后,开发商70㎡的房子都能装出四室了。这样改造房间是够了,却很拥挤,每个空间都很小,住进去的体验感不够好。

其实,设计更需要的是减法,生活不需要被填满,留有余地才能更加从容。所以不妨反向思考下,三室变两室、四室变两室的可能性。

跟父母一起住吗?准备要二胎吗?

这是在装修前要考虑的两个问题,如果父母在附近有房,不需要跟你们同住,就可以减去一间房;不要二胎,再减去一间房。

如果父母和你们是异地,会偶尔来居住,最好为父母留一扇门。

要留客房吗?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算法:

按照8000/㎡的房价,一个12㎡的房间价格是9.6万元,

宾馆一晚250左右,

9.6万元 ÷ 250= 384次,

384次按照10年来分摊,一年朋友可以住40次左右,

也就是平均一个月可以接待朋友住3~4天。

家是家人的私密之地,如果在装修时还要考虑为客人留房,甚至牺牲本应是属于家人的书房、衣帽间、娱乐室,那这个家还算是从家人的生活需求出发吗?

所以如果你家并不经常有客人来留宿,完全可以不留客房,还不用在客人走后换洗床单被子。

现在很多人会选择榻榻米书房,一房多用,这其实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因为种种顾虑不能完全舍弃客房,又需要一间书房,只能合二为一。

舍弃了一间房,我们可以获得什么?

我搜集了几个户型改造的案例,看完你就知道,三室变两室、四室变两室会为生活方式带来怎样的改变。

卧室变客厅

这个户型原本是三居室,面积只有80㎡,每个空间都不大。为了拥有更宽敞的生活空间,业主对原始户型进行改动,把其中一个卧室与客厅打通,客厅空间扩充,公共区域面积变大。

卧室变餐厅

这是一个116㎡的四居室,因为房间占用空间过多,厨房和餐厅的面积非常小。通过改造设计师打掉了一间小卧室,扩充进了餐厅里,还将厨房改造为异形,连接了两个空间,拥有更大的餐厨空间。

四室变两室

这是一个为孩子买的学区房,110平四室,因为教育理念不合,公婆不一起住,于是夫妻俩将原本的四室改成了两个大套房。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做“无套房,不主卧”,步入式衣帽间、独立卫浴、套内书房,主卧的套房设计,可以给居者更强的独立性和舒适感。

除了客厅、餐厅、卧室,多余的那间客房还可以成为你的衣帽间、书房、影音室,有时候减法,也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房子是房间越多越好吗?

为什么一定要有“几室几厅”的概念?

偶尔有朋友来住,一定要预留客房吗?

这是大家都会有的惯性思维,有时候,禁锢了我们想象力的不仅仅是现实的种种限制,还有我们自己的刻板印象。只有跳出了惯性思维,家才会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