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瓷器店

1(841)

清乾隆年间,广州得一口通商之利,外贸生意兴隆。时人在《中华见闻录》中谓:“广州城郭天下雄,岛夷鳞次居其中。香珠银钱堆满市,火布羽缎哆哪绒。碧眼蕃官占楼住,红毛鬼子经年寓。濠畔街连西角楼,洋货如山纷杂处。”除了具有官商性质的广州十三行商管理一切进出口业务,并包揽所有经营外,仍有许多私人店铺在贩卖扇、漆器、刺绣、图画、瓷器等手工业品。人们在任何一条商业街都会看到门边一条柱子上钉着一块小招牌,上面写着和平、得利、单意、金记三联等字样,这就是那些茶叶店、小洋货店、瓷器店及钱店的店号。据《清稗类钞》记载,清末广州商人所开的店铺规模较大,品种齐全,绸缎、瓷器、民间手工艺品、洋货诸类商品都广为陈列,任由人们进去观看。手工业作坊散布于城内外,多以临街设店、屋后开作坊的形式出现。部分商人还在广州珠江河南岸即河南创办瓷器彩绘作坊,把欧洲绘画诸如素描、水彩画、铜版画、肖像画等,成功地运用到中国的出口瓷器上。他们雇请一批画工和画匠学习西方的绘画艺术,在从景德镇运来的素胎瓷器上装饰欧洲的绘画,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拿到店铺出售。旧时常把商人分为“行商”、“坐贾”。坐贾,又叫坐商,一般指有比较固定的经营场所,从外进货或自己造作然后出卖,从中渔利的商人。而行商,指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们。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珍藏的水彩画《广州瓷器店》,使我们看到旧时广州瓷器店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