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条老外街
粤风情
中国第一条老外街在广州,就是现今的光塔路一带。唐朝时期,中国强盛,对外贸易十分发达,广州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成了东西方海上贸易的中心,外国使节和商人纷纷来到广州做生意,一住就是几个月,广州官府因此为他们开辟了生活居住的区域,有的商人干脆长期在
怀远驿
粤风情
广州十八甫路有一条小巷叫怀远驿,它的得名与广州对外贸易有关。怀远驿建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是专门招待外国贡使及其随行人员的驿馆。明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外国要与中国互通有无,只能通过朝贡的形式进行,外国政府必须以向中国皇帝朝贡为名,携带
白盐艚
粤风情
明清时期,政府对盐业实行统销,由列名纲册的盐商赴盐场运销。清政府在各省都设有盐运史,据记载,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就设在扬州,漕运盐船把盐运到扬州,再将盐发往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浙江等东南6省。扬州那些取得食盐专卖权、开盐号经销
外江运粮船
粤风情
粮船,专门用于漕运的船。据说,海运粮船叫做洋船,河运粮船叫浅船或剥船。大约在乾隆五十年时,因“各省漕船过于高大沉重,行走濡滞”,规定剥船每只身长5丈8尺,中阔1丈8寸,后阔8尺1寸,九舱,每舱深3尺,装米300石。清代中后期,社会经济有了比
仁威庙
粤风情
仁威庙是广州比较有影响的庙宇,在龙津路泮塘前,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仁威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年),历代多次重修。仁威庙建有头门、正殿、中殿、后殿、后楼,东、西序门,外有对称花岗岩石雕刻的龙柱两根。庙不大,但很精致,如果要参观灰
南海神庙的碑廊
粤风情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唯一留存下来的建筑遗物。它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据史载,历代封建帝王对南海神庙的祭典十分重视,从唐玄宗一代开始,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封建帝王和广州的封疆大吏不但要派人来到南海神庙
西关泮塘
粤风情
西关泮塘在广州比较有名,我在泮塘小巷转悠时,还看到了一棵巨大的榕树下立着一间古亭,是用广州特有的麻石修建的,横额上雕刻有“半溪”二字,两边有一副对联,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据介绍,泮塘也叫泮溪,因为这个地方一半靠着塘,一半靠着溪,这里是珠江冲
锦纶会馆
粤风情
锦纶会馆在广州保留下来的众多会馆中是比较有名的,因为丝织行业的会馆已经仅此一家了。它是近代中国工业史上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珍贵史迹,在中国纺织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锦纶会馆修建于清代,原在康王路上,2001年由于城市扩建道路,被
广州木偶
粤风情
广州的木偶是很有些名气的。成立于1956的广州木偶剧团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和“全国木偶皮影艺术协会”都落户于此,并拥有一批海内外著名的木偶表演艺术家,近些年创作出了如《五羊传奇》、《花木兰》等优秀剧目,特别是人偶情
老矩艇
粤风情
老妓或妓女之母称老鸨,粤人谓妓女为“老矩”或“老举”。清初取消官妓后,各大城市上中等妓院迅速发展,六朝金粉之地南京,有南京帮、苏帮、扬州帮。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南方都会广州,客货往来不绝的水陆交通线,将产茶区、产丝区、产棉区的茶叶、生丝、棉纱
皮条开埋艇
粤风情
清初的贡舶贸易,基本上仍照明代旧例进行。外国商人的贡舶只能泊在珠江口内的“澳”(泊口)中,买卖也只能在贡船上进行。而当地铺行和老百姓的贸易即市舶,也规定在内河黄埔进行。1820年后,外国鸦片走私船就泊在伶仃岛的西南面,并且建造了一种称之为趸
水路运输
粤风情
在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以前,各地交通均以人力、畜力为主,山区车马难行的地方,肩挑背驮几乎是唯一的运输方式。明朝朱元璋皇帝“命天下府州县修治桥梁道路”,使水运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广州南临大海,背通内陆,自秦汉经略岭南以来,一直是全国第一贸